Tuesday, February 28, 2006

社會分化中的農民

1. 開放改革後的農民
1.1. 不變(由土改及大躍進之後形成):
-土地集體(隊/行政村)所有
-城鄉戶口分隔
- 農村基層黨政幹部
-國家徵購糧食(九十年代中以後,國家徵購成為補貼)

1.1. 變:
-家庭承包制
-農村自由市場開放
-人民公社解體
-中國加入WTO,農產品嚴重過剩(中國農業:發展戰略與政策調整

2. 現象一:農民離鄉又離土(內陸農村)
2.1. 帶著農民身份的工人
2.2. 農村包圍城市的動力
-現金收入的需求及差距
-城市生活的吸引力(「讓一部份人富起來」、「發展才是硬道理」)
2.3. 城市對農民的吸引力:工作機會
-沿海地區的工業化及商業化
-身份等級與階級差別
2.4. 結果之一:農村土地嚴重荒廢
2.5. 結果之二:城市中的民工社區(例子:北京的浙江村)
2.5. 結果之三:農村的城市化(小城鎮的蓬勃)
照片
紀錄片:《十畝地》
崔健<農村包圍城市

3. 現象二:農民離土不離鄉(沿海地區)
3.1. 沿海地區農地升價
3.2. 地方幹部調動農村土地(90年代中以前的土地風潮)
3.4. 農民脫離農業進入工商業
3.5. 結果之一:農村土地嚴重消失與城鄉不分的農村
3.6. 結果之二:外地民工與本地農民的身份及階級差別
3.7. 持續而零星的農村衝突
太石村事件
汕尾東洲警民事件

4. 小農經濟:中國的國情還是政治問題?
4.1. 溫鐡軍
-小農經濟是中國農民的社會福利
-中央政府應該鼓勵農業發展,保護農地及農民利益(「三農問題」)
-減輕農民負擔(地方政府依賴農業稅與攤派)
-適度鼓勵自願的集體化
參考資料:溫鐵軍<WTO與財政支農
李昌平《我向總理說實話》


4.2. 秦暉
-中國「農民」不是職業,而是身份標籤
-小農社會及經濟是政治產物(例如戶口制度,城鄉的制度分隔)
-大共同體(黨及國家)支配小共同體(農村社區)
-「農民」要爭取成為公民,成立自己的組織(農會),爭取「國民待遇」
參考資料:<歷史與現實中的中國農民

5. 農民-農村-農業:一個暫延的現代化計劃

5.1. 八十年代中以後,改革是城市中心

5.2. 農村仍然成為政治穩定因素
-龐大基層幹部隊伍
-與城市隔離的緩衝區
-安置流動的底層民工

5.3. 跨越城鄉的農民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